点击下载文件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课 题】: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材简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设计理念】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设计思路】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3)解释应用,深化认识 (4) 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下面各题
+ +
指名口算,让学生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 教例题1.
① 出示例题1,指名读题。
指名回答(板书: + )
追问:这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的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② 提出问题:异分母分数加法怎样计算呢?
指导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长方形的试验田,先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它的 和 ,再看看 与 相加的和是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 + 的的数是多少吗?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 + 的得数是 的?把涂色部分看作 时,原来的 被看作了几分之几?
想一想,计算 + 时,先要做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汇报。
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明确:计算 + 时,先要把 和 通分,把它们转化成通风分母的分数,再进行计算。
2、教学“试一试”
⑴ 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⑵ 汇报交流方法
指名反馈。(在已板书的“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添加“和减法”。)
追问:① 计算 时,你是怎么想的,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② 你是怎么计算:1 的?你是怎么想到把1转化成 的?
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要根据减数的分数,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分数。
③ 你会验算吗?你打算怎样验算?不能用同分后的数字。
3、归纳小结
⑴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在小组说一说。
⑵ 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进行验算。
4、完成“练一练”
⑴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⑵ 指名反馈,集体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题。
⑴ 学生按要求“涂色”,并写出结果。
⑵ 展示学生作业,并说说怎样想的。
2、做第4题。
⑴ 理解题意
⑵ 怎样列式
⑶ 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