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可以让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调查发现,家长重视且支持我们进行劳动教育。学生也不太喜欢成绩好但不爱劳动的同学。还有60%的小学生认为幸福来源于劳动,大部分家长会给予学生劳动指导。所以家校联动,协同一致,结合衣食住行等身边小事,抓住一切劳动实践的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小学生其实愿意和家人一起劳动,一起去菜市场等。有了家长的指导和协助,孩子们会更愿意劳动,但是有的家长的指导方法是不对的,他们强制孩子劳动或者用金钱的方式去引诱。这是有待商榷的,可能会起反作用。家长可以按照学生的年龄段制定劳动记录考核表,确定劳动内容,依托表格并根据孩子的劳动表现进行填写。这不仅使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得到了培养,也让亲子关系变得融洽。通过每一阶段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劳动的兴趣,体验劳动的快乐,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的喜悦。